在鲁班场战斗打响后,山顶堡垒中敌人居高临下,封锁红军前进道路,红军与白军激战。其时,薛岳又派出飞机轰炸红军阵地。下午,在鲁班场西南地域的白家镇阵地上,红二师五团与白军五师二十七团展开了白刃战,虽然经过反复肉搏攻下了白家镇堡垒,但红军伤亡同敌军一样过大。在团标寺阵地上,红一师与敌九十六师三十团派战至晚上,毫无进展。这时,黔敌何知重3个团从永安寺尾追过来,吴奇伟的两个师已北渡乌江向花苗田地域开进,川敌郭勋祺部从遵义向平家寨开进,周部第十三师已从三元洞出发向鲁班场增援。其时,毛泽东看到红军不能速战速决速胜,而各路白军又即将至,红军又有很大伤亡,为保存军有生力量,于当晚果断决定撤出战斗,命令红军全部连夜向仁怀、茅台方向赤水河边转移。
鲁班场战斗,对红军来说,是一个攻坚消耗战。这种战斗是红军应该尽可能避免的。但是,谁也不是神机妙算的“诸葛亮”。若战斗对己不利时,则应立刻撤出战斗。这才是一个高明的指挥员。鲁班场战斗就是这样高明的指挥员指挥的。鲁班场战斗给红军以深刻的教训。这就是:要打破当时十多倍于红军的敌军的重重包围,在黔北这样相对小的地域调动敌人,在运动战中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其一部或几部,以达到粉碎敌军围攻,实现红军的战略方针,是远远不够的。再加上敌军战略战术上的变化,更增加了在运动战中调动敌人加以消灭的难度。因此,必须在更大更广阔的云贵川广大地区来调动敌人,捕捉战机,寻求新的机动,在运动战中歼敌,以打破敌人“围剿”。古人云:兵贵神速,避实就虚,以走制胜等。这时,毛泽东把古今一理的战术原则,灵活机动地运用到粉碎蒋介石对红军“围剿”战争中去,以打破敌人“围剿”。